motortronics MVC Plus User manual



所有固态软起动器的输出端都不能接容性负载及电容元件,如阻容式
的避雷器等,否则会造成内部可控硅的损坏,由此造成的损坏不在保
修范围内。
与变频器类似,软起动器不能直接做耐压测试,以防止对内部功率元
件的损害。其内部高压绝缘在发货前均已测试,并由本公司工程师在
调试前检查。若需要对电缆、电机等做耐压测试,需将与软起相连的
电缆脱开。
MVC Plus E 系列软起动器必须被视为一个组件,它的前端必须有单独的进线开关
柜,在停车或故障时断开 E系列软起动器的动力电源。
MVC Plus 系列软起动器是针对重载应用场所设计制造的,使用前请确定电机是否
符合软起动器的保护等级。
过长的电缆会在线间形成分布电容,因此软起动器不宜离电机过远,两者间的电缆
一般应在一百五十米内,否则需增加电抗器。
本手册基于软件版本 7.30,请注意 7.26 之前的版本没有检测控制电压、第二额定
电流、功率斜坡等功能。旧版本的 TCB 板也没有急停功能
本文中介绍的产品和设备可能会因技术原因随时变更或修改。我们保留更改的权
力。

对设备的任何电气或机械部件进行操作之前,必须断开 MVC Plus 系列软起动器的
控制电源和动力电源。
在运行过程中可以通过取消运行命令使电机停机,但此时软起动器仍带电。如果要
防止突然重起动,应增加相应的电气连锁系统。
如果导致停机的原因消失,软起动器可能重新起动,这将危及到某些必须符合安全
规范的机器或设备的安全。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必须采取措施预防自动重启动的发
生,特别是在电机出现不合程序要求的停机时,要切断起动器的电源。
软起动器的安装和设置必须符合国际和国内相关标准的要求。

- 1 -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 2 -
1.1 概述................................................................................................................................................................- 2 -
1.2 数据表............................................................................................................................................................- 2 -
1.3 表格、图纸一览表........................................................................................................................................- 4 -
1.4 设计特点........................................................................................................................................................- 5 -
1.5 工作原理........................................................................................................................................................- 5 -
1.6 保护功能........................................................................................................................................................- 6 -
1.7 热过载保护....................................................................................................................................................- 7 -
1.8 触发电路........................................................................................................................................................- 7 -
1.9 电子控制系统................................................................................................................................................- 8 -
第二章 接线............................................................................................................................................................... - 10 -
2.1 警告..............................................................................................................................................................- 10 -
2.2 控制接线-用户接线板(TCB 板)............................................................................................................- 11 -
2.3 电路板(本节内容仅供参考,不需现场接线)......................................................................................- 16 -
2.4 典型接线图..................................................................................................................................................- 19 -
第三章 起动............................................................................................................................................................. - 20 -
3.1 介绍..............................................................................................................................................................- 20 -
3.2 软起设定......................................................................................................................................................- 20 -
3.3 软停设定(泵控)......................................................................................................................................- 20 -
3.4 正常操作时序..............................................................................................................................................- 22 -
3.5 紧急旁路操作..............................................................................................................................................- 23 -
第四章 用户界面及菜单导航................................................................................................................................. - 24 -
4.1 键盘/操作界面.............................................................................................................................................- 24 -
4.2 菜单导航......................................................................................................................................................- 25 -
第五章 编程设置..................................................................................................................................................... - 27 -
5.1 参数设置表...................................................................................................................................................- 27 -
5.2 设置菜单和参数说明(SP1-SP13)..........................................................................................................- 38 -
第六章-测量页面........................................................................................................................................................ - 61 -
6.1 测量页面清单..............................................................................................................................................- 61 -
6.2 测量页面菜单和说明..................................................................................................................................- 63 -
第七章 维护和故障处理........................................................................................................................................... - 71 -
7.1 故障分析......................................................................................................................................................- 71 -

- 2 -
第一章 绪论
本章主要介绍 MVC Plus 系列中压固态软起动器的基本功能和性能参数。建议用户在使用软起动器前仔细
阅读以下内容,对设备的基本设置、操作和特性熟悉之后再进行操作。
1.1 概述
标准的软起动器是一台基于可控硅(SCR)功率单元的电动机控制器,用于中压交流电动机的起动、保护
和控制。它包含可控硅组件、光纤通讯组件和低压控制电路等。
1.2 数据表
概述
负载种类
三相中压异步电动机、同步电动机
电压范围
1000~13800VAC +10%-15%
过载容量
(额定电流的百分比)
125%额定电流连续运行
500%额定电流运行 60 秒,600%额定电流运行 30 秒
14 倍额定电流 1个周波(由内部短路保护进行设置)
频率范围
50Hz/60Hz±2Hz 可通过硬件设定
主回路组成
6、12、18 或36 只可控硅(视型号而定)
SCR 反向峰值电压
4500V-39000V(视型号而定)
相序
MVC 允许在任何相序下工作
瞬时过电压保护
dv/dt 吸收网络,过电压保护器(可选)
环境条件
机柜温度 0℃—40℃(选用加热器可工作于-20℃—50℃)
海拔 0-3300 英尺(1000 米)无需降容使用
5%—95% 相对湿度,无结露
控制方式
用户提供 220VAC 控制电源,容量不小于 1.5kVA
继电器输出
多路输出,C型干式继电器,最大 5安培 240VAC
8个可编程继电器
故障指示器:C型干式继电器
绝缘等级
1000V 为30kV,2300V-7200V 为60kV,10000V-13800V 为110kV
认证标准
美国 UL 认证、加拿大 cUL 认证,符合欧洲 CE 标准
先进的电动机保护
双电子过载曲线
起动时从 5到30 级可编程
全速运行时从 5到30 级可编程
过载复位方式
手动
可记忆的热容量
过载保护电路中的热容量数值不依赖于控制电源,系统内部的实时时钟自动调整
动态复位热容量
在电动机没有足够的起动热容量时,过载电路将不能复位,软起动器自动学习检测
和记录先前成功起动的有关信息
相电流不平衡保护
设定范围:5-30%任意两相
跳闸时间:1-20 秒
过电流保护
设定范围:100-300%FLA(运行时有效)
跳闸时间:1-20 秒
失载保护
跳闸值:10-90% FLA
跳闸时间:1-60 秒
滑行(防反转)记时器
滑行时间:1-60 分钟或无效
每小时起动次数
范围:每小时起停 1-6 次或无效
起动间隔时间:1-60 分钟或无效
可编程输出
类型
C型(一公共点、一常开点、一常闭点)干式,最大值 240VAC 5A(1200VA)
运行指示
可编程
全速指示
可编程

- 3 -
加速参数设定
斜坡类型可编程:电压斜坡(VR)或电流斜坡(CR)
起动转矩:0-100%线电压(VR)或 0-300%的电动机额定电流(CR)
斜坡时间:1到120 秒
电流限流:200-500%(VR 或CR)
功率斜坡:0-300%
双斜坡设定
四种组合:VR1+VR2;VR1+CR2;CR1+VR2;CR1+CR2
双斜坡控制:斜坡 1=默认
斜坡 2=干接点选择
软停参数设定
开始软停电压:80-100%线电压
停止电压:0 -(开始软停电压 - 1%)
软停时间:1-60 秒
点动设置
电压点动:5-75%
突跳起动
突跳电压:10-100%
突跳时间:0.1-2 秒
故障显示
SCR 短路、缺相、相间不平衡跳闸、过载、超温、过流、短路、失载、低电压或其
它任何跳闸
时间锁定显示
滑行停机时间,每小时起动次数,起动间隔时间等
数据状态记录
多达 60 个事件记录
包括事件的原因、时间、日期、每一相的电压电流、功率因数、零序电流(选项)
等
检测功能
电动机负载状态
额定电流的百分比
电流数据
三相电流、平均电流、零序电流(可选项)
热容量数据
热容量寄存器、电动机起动热容量
起动数据
平均起动时间、平均起动电流、起动容量、运行时间
热电阻数据(选项)
可从多达 12 个RTD 温度检测器读数(6个定子温度检测器)
功率检测
有功功率(kW)、无功功率(kVAR)、功率因数(PF)、耗电量(kWH)
串行通讯接口
通讯协议
Modbus RTU
通讯接口
RS-485,RS-422 或RS-232
网络连接
每个 MVC 可与 247 个MVC 设备连网通讯
功能
通过通讯接口可实现全部操作、状态监控、参数设置
操作界面
LCD 显示
LCD(液晶)显示
键盘
8个触摸式键盘
状态显示
12 个高亮度 LED 指示灯,包括:电源、运行、报警、跳闸、辅助继电器
远方安装
控制键盘远离 MVC 可以达 300 米线长(采用绕线屏蔽导线并外加电源)
时钟和存储
操作记忆
SRAM 在通电初始化时从 F-RAM 中自动下载数据。
工厂设置存储器
内部闪存
用户设定及状态
非易失性存储器 F-RAM、不依靠电池存储
实时时钟
仅时钟由锂电池供电

- 4 -
1.3 表格、图纸一览表
段落
表格或图纸
页码
段落
表格或图纸
页码
1.2
数据表
2, 3
5.2
参数设置页面 7-自定义加速曲线
52
1.4
反向峰值电压(PIV)等级
5
参数设置页面 8-过载曲线设置
53
1.9, 4.1
键盘和操作界面
9, 24
参数设置页面 9-RTD 选项设置
56
2.2
TCB 板
11
参数设置页面 10-密码设置
57
TB1, TB2, TB3
12
参数设置页面 11-通讯设置
57
TB4, TB5
13
参数设置页面 12-系统设置
58
TB6, TB7, TB8
14
参数设置页面 13-调校和服务
60
跳线选择
15
6.1
测量页面列表
61, 62
开关设置
15
6.2
测量菜单
63
LED 指示
15
测量页面 1-测量数据
64
2.3
RTD 板(可选项)
16
测量页面 2-测量
65
通讯板
16
测量页面 3-RTD
66
主控板
17
测量页面 4-状态
67
CPU 板
18
测量页面 5-事件记录
68
2.4
典型接线图
19
测量页面 6-上次跳闸
69
3.2
软起设置
20
测量页面 7-统计
70
3.3
软停设置
21
7.1
故障分析和解决
71-73
3.4
操作时序
22
7.2
可控硅测试步骤
73
4.2
菜单导航
25
备注
-
参数设置举例
26
5.1
参数表
27-38
5.2
参数设置页面 1-基本设置
38
过载等级曲线
39
参数设置页面 2-起动设置
40
点动/电压斜坡
41
功率斜坡
43
参数设置页面 3-保护设置
44, 45
过流跳闸延时示意图
44
参数设置页面 4-继电器分配
47
参数设置页面 5-继电器配置
49
参数设置页面 6-用户 I/O 设置
50

- 5 -
1.4 设计特点
标准的 MVC Plus 系列软起动器具有如下特点:
可控硅(SCR)功率单元:在每相中,采用相同参数的可控硅首先反并联为一对,然后串联安装在一起。
RC 吸收网络:RC 吸收网络为功率单元提供瞬间过电压保护,以减少 dv/dt 电压冲击的危害。
触发电路:采用宽脉冲触发电路触发可控硅,通过光纤和脉冲变压器与控制电源进行隔离。
1.5 工作原理
MVC Plus 系列软起动器通过微处理器 CPU 对电动机及相关设备进行起动和保护。CPU 对可控硅(SCR)
进行相角触发控制以降低加在电动机上的电压,然后慢慢的提高加在电动机上的电压和电流来平滑的增加电动
机转矩,直到电动机加速到全速运行。这种起动方式可以降低电动机的起动冲击电流,减少对电网和电动机自
身的冲击。同时也减少了对连在电动机上机械负载装置的机械冲击,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故障和停机
检修时间。
1.5.1 加速模式
MVC Plus 系列软起动器提供了几种加速模式,您可以根据电动机的负载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起动曲线。
出厂设置为具有限流功能的电压斜坡,也是最可靠的起动模式,可以满足大多数应用场合。初始转矩设
定为电动机足够带动负载开始转动,然后电压逐渐的平滑上升,上升速率由“斜坡时间”决定,直到电机达到全
速或在斜坡时间内电机电流达到了限流值。
如果电动机在软起斜坡结束前达到全速运行,防震荡电路自动结束斜坡,把全压加到电动机上。如果电动
机在斜坡时间结束前没有达到全速运行,电流限流设定将会按照限流值调节输出转矩,这样可以防止电动机输
出转矩的冲击和脉动。MVC Plus 的CPU 控制板会自动的防止电动机过载、失速或超过加速设定时间。
限流功能适用于电网条件较差的工况,例如发电机供电或前端变压器容量较小。当电动机起动转矩达到限
流值所对应的转矩后,就会自动的保持这个转矩和电流运行。限流值不受设定的斜坡时间的影响,所以如果电
机电流在全速前达到了限流值,电流在电动机达到全速前将不会上升。
当电动机达到全速运行后,电动机电流会降到正常运行的大小,MVC Plus 据此判断电机达到全速,自动
闭合旁路高压真空接触器,使电动机电流流经旁路,从而防止 SCR 导通所产生的压降引起的热损耗,提高了
工作效率及可靠性。此时电动机工作于全压、全速状态下。
MVC Plus 系列软起动器的其它起动方式:
电流斜坡:采用闭环电流反馈算法,输出线性上升的电流直到达到最大值。
恒流控制:电流迅速上升至限流值,一直到电动机达到全速。
功率(kW)斜坡:采用真实的均方根功率反馈,PID 调节算法,使得电机输出功率线性上升,直到
达到设定的功率值。
自定义加速曲线:用户可以自定义一个转矩与时间的起动曲线,软起动器会驱动电动机完全按照所
定义的曲线加速。
速度反馈斜坡控制:通过检测来自于电动机或负载的测速计信号,采用闭环转速跟随器方式,输出
一个线性上升的转速斜坡。
1.5.2 软停(泵控)
MVC Plus 系列软起动器提供软停功能,当停车信号发出后,缓慢的减小施加在电动机上的电压。这和电

- 6 -
力刹车相反,软停会增加电动机的停车时间。此功能通常用于水泵停车控制,以减小水锤现象,避免停车过程
中的机械冲击。
1.6 保护功能
MVC Plus 系列软起动器具有内置的电动机综合保护,为电动机和负载提供保护。软起动器的操作过程可
以分为四个模式:起动准备、起动、运行和停车。
1.6.1 起动准备模式:控制电源和动力电源已经加到软起动器上,软起动器等待启动命令准备起动。此时的保
护主要是检测是否有两相以上的可控硅短路或旁路接触器有两相以上的触点未断开。保护功能有:
软起动器温度
可控硅短路
熔断器熔断指示
相序(需设定保护投入)
电源频率跳闸窗口
外部输入故障(在所有模式下有效)
低电压
过电压
注意:“参数设定”只能在此模式下进行。电机起动或运行时无法更改参数;在参数设定过程中,所有的保
护特性及起动命令无效。
1.6.2 起动模式:当软起动器收到起动命令后,保护功能有:
相序保护(如果设定保护投入,则一直有效)
起动曲线
加速计时器
电流不平衡
电路短路/加负载前检测
接地故障(可选项)
外部输入故障
I2t保护
起动过载保护曲线
热容量检测
注意:当软起动器进入起动模式后,可控硅短路保护将不再有效。
1.6.3 运行模式:电动机起动完毕后进入运行模式,电动机电流将降到电动机额定电流以下,保护功能有:
运行过载保护曲线
缺相保护
低电流/失载(如果选择)
过电流检测
外部输入故障
1.6.4 停车模式:一旦软起动器收到停车命令,保护功能根据停车模式的设置而不同:
软停模式:将保持运行模式下所有的保护特性。在软停结束时,进入下面的保护状态。
自由停车模式:电源立即从电动机上断开,软起动器恢复到“起动准备模式”
保护功能有:
停车计时器/防反转计时器
每小时起动次数
起动间隔时间

- 7 -
外部输入故障
1.7 热过载保护
MVC Plus 系列软起动器的一个很重要的功能是可以监测和保护电动机,保证在起动和运行过程中不会超
过额定的热容量条件,确保电动机能够在不同的负载和环境温度下安全运行。软起动器在 CPU 中设置了一个
动态热容量寄存器系统,由先进的保护算法,得出电动机的热容量状态。
热容量数据保存在存储器中,以检测其数值或变化速率是否超过允许值。热容量原始数据来源于电动机的
电流大小、电流不平衡比率和 RTD 热电阻阻值(可选项),据此对电动机进行全程动态监护。MVC Plus 在
起动模式和运行模式下分别监控以上数据,以提供全过程可靠的保护。
1.7.1 起动模式过载保护可选择如下三种保护之一:
基本保护:电动机的发热计算依照参数设置中的过载曲线等级选择,此过载等级是根据电动机铭牌
(或数据表)上的电动机堵转电流时间来设定的,过载曲线是标准的 NEMA 5-30 级保护曲线。
测量起动容量:用户选择一个成功起动的热容量的记录数据,存入软起动器的寄存器作为软起动器
的设定值。
学习保护曲线:用户设置软起动器在“LEARN”模式下,并按通常的方法起动电动机。CPU 在起动过
程中记录起动曲线的 100 个数据点,分析并创建一个对应的热容量曲线存放在寄存器中。然后软起动
器转变为曲线保护模式,通过与生成的曲线对比来监测电动机的运行情况。此方法特别适用于设备的
初始交接试车。
1.7.2 运行模式过载保护:当软起动器检测到电动机达到全速运行(检测到电动机的电流有效值下降到额定电
流以下)后生效。CPU 通过监测动态热容量寄存器来实现运行模式过载保护,动态热容量寄存器中的数据根
据I2t自动累加并考虑冷却速率。根据选择的过载保护曲线(NEMA 标准 5-30 级曲线)和设定的电动机堵转电
流,当寄存器中数值达到 100%时跳闸。动态热容量寄存器会基于以下情况调整计算方式:
电流不平衡:因为电流不平衡会导致电动机发热增大,所以寄存器热容量值上升速率加快。
正常冷却:电动机在正常状态运行下的冷却速率要高于停车时,因为停车时冷却风扇不工作。
RTD 输入(需选用 RTD 监控板):是一种基于电动机内部真实温度的独立的保护方式。它与热容
量模型无关,不向热容量寄存器提供数据,也不需要热容量模型的计算公式。
动态复位:此功能使增加了 MVC PLUS 对电动机保护的连续性和可靠性。在软起动器过载跳闸后,
在没有充分的冷却之前,软起动器不允许复位起动,冷却时间取决于“自学习复位功能”。
掉电保持存储器:通过掉电后仍能保存数据的存储器,提供连续的过载保护和真实的热容量模型计
算。在断电重新上电后,MVC Plus 读取实时时钟获得断电时间,然后计算出热容量寄存器的正确数
值。
自学习复位功能:是 MVC Plus 的独特功能,通过对前三次成功起动过程的热容量采样,将其作为
本机的起动热容量标准,只有当电动机的剩余热容量达到所需的数值时才允许电动机重新起动。这样
就避免了无谓的尝试起动(浪费掉电动机的每小时起动次数),确保每次起动都能够成功。
1.8 触发电路
可控硅触发电路是系统性能和可靠性的决定性因素,MVC Plus 系列软起动器的触发电路具有独特的优
点:提高可靠性、抗噪声干扰,最大化的适应各种工作环境。这些特性包括:

- 8 -
自动同步的门极触发脉冲,触发角与电源波形保持完全的一致性。MVC Plus 能够跟随电网频率的每
一个微小的变化,从而避免了通常触发电路因电网波动产生的跳闸。这一特性尤其适合自备发电机或
经常使用后备电源的场合,可以放心的使用在波动较大且不稳定的供电电源下。
宽脉冲触发信号可以保持长达 270 电角度,使可控硅强制导通,不受噪声信号的影响。这一特性使
得MVC Plus 具有出众的抗干扰能力,并且保证了可控硅不会有触发丢失的情况,增强了软起动器的
可靠性。
闭环触发控制是平衡可控硅触发模式的一种方式。CPU 根据反馈的电流电压信号,提供平滑的输出
曲线,避免了起动时相间的不平衡而引起电动机发热。
变压器隔离可控硅的触发信号,防止了电网的噪声干扰,并且避免了可能出现的电磁干扰和射频干
扰(EMI/RFI)。三相隔离变压器(同步变压器)提供电位测量和触发时序基准,同时提供了对电网
的隔离。高压隔离环形变压器(脉冲变压器)用于将 120V 控制电压降低到 28VAC,为宽脉冲触发
电路供电,并对可控硅门极提供进一步的隔离。
光纤隔离用于中压部分和低压部分之间所有的触发信号和电流、温度反馈信号的隔离,。
1.9 电子控制系统
MVC Plus 系列软起动器的电子控制系统分为低压、中压两部分,在柜内是互相隔离的。
1.9.1 低压部分:包括键盘操作界面、CPU 和主控板(MB 板),位于软起柜内的低压隔离部分。
键盘操作界面:带背光的 2×20 字符液晶显示器,无论环境明暗都可清晰显示。每一屏幕都可以英
文缩写显示多个数据。12 个LED 指示灯可显示电源(POWER)、运行(RUN)、报警(ALARM)、
跳闸(TRIP)和 8个辅助继电器(AUX RELAYS)的输出状态,键盘操作界面与 CPU 板之间采用串
行通讯,可远离软起动器本体 300 米(线长)安装。
CPU 板:CPU 板上装有微处理器和通讯处理器,它附属于主控板(MB 板)。CPU 控制各种操作功
能,存储用户数据,按反馈信号判断故障与否,计算检测数据和记录数据。CPU 板与键盘控制界面
通过串行接口通讯。模拟量和开关量 I/O 接口也位于此板。(见图 2.3.4)
ENTERRESETMENU
POWER
RUN
ALARM
TRIP
1
2
3
4
5
6
7
8
AUX. RELAYS
HELP
图1.9 键盘操作界面
主控板(MB 板):也叫主板,包括辅助 I/O 继电器和与用户接线板(TCB 板)的接口。它产生全

- 9 -
部的可控硅触发信号并接收经过光纤隔离的反馈信号,还可以调节校正输入的模拟量信号,以供 CPU
板进行模数转换。(见图 2.3.3)
1.9.2 控制部分位于软起动器的中压部分,包括门极触发板和温度/电流板。
HAZARDOUS VOLTAGE
Disconnect all power supplying this equipment
prior to working on it.
Failure to follow this instruction will result in
death or serious injury.
DANGER
高压危险
检修前断开所有电源
不遵守此警告将造成严重伤亡
危险
用户接线板(TCB 板):包括接线端子、输出继电器、输入和控制电源接口,还包括用于运行信号
和旁路信号延时输出的时间继电器。旁路信号延时输出通常用于功率因数补偿接触器的控制(若使
用),参见 2.1 段的功率补偿电容器警告,以及图 2.2.1。
触发板:位于可控硅组件上面,通过光纤与主控板进行连接。它由脉冲变压器提供电源,放大触发
脉冲信号,输出持续的脉冲信号来触发可控硅。每一对反并联的可控硅对应一块触发板。
温度电流板(Temp/CT 板):附属于触发板。它通过光纤为主控板提供可控硅散热片的温度和三相
电流信号。
MOV 板:位于可控硅组件之上,触发板之下。它用于保护可控硅门极,防止过压损坏。
DV/DT 板:位于可控硅组件之上,MOV 板之下。它用于防止可控硅阴阳极的电压突变。

- 10 -
第二章 接线
2.1 警告
严禁带电检修!设备可能会是致命的电击源。为防止触电危险,请在检修前断开软起动器的动力电源和
控制电源,并在接线铜排、柜体和控制盘上挂警示标牌,还应符合当地的相关电气规定。
HAZARDOUS VOLTAGE
Disconnect all power supplying this equipment
prior to working on it.
Failure to follow this instruction will result in
death or serious injury.
DANGER
高压危险
检修前断开所有电源
不遵守此警告将造成严重伤亡
危险
禁止将功率补偿电容器或阻容式避雷器接到软起动器的输出端。容性器件会造成可控硅导通时 di/dt 损
坏,由此造成的损坏将不予保修。建议增加隔离接触器,在软起动器起动时断开,旁路后投入。
SCR DAMAGE
Do not connect (PFC) capacitors to the load
side of the unit.
Doing so will cause DI/DT damage to the
SCRs when energized.
!CAUTION
可控硅损坏
输出端不允许连接功率补偿电容器
否则会造成可控硅DI/DT损坏
!
注意
避免在软起动器的输入端接电容器。若无法避免输电线路上的功率补偿电容,必须尽可能多的将电容器
置于软起动器上级,并应使用接触器进行隔离。更多信息请咨询工厂。
禁止反接软起动器的输入输出。这将会导致逻辑控制电路上的过高的电压。
强烈建议采用无隙式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软起动器至电动机间过长的动力电缆会造成较高的分布电容值,这会将可控硅的di/dt 提升到一个危险
的等级。补偿电抗器可以减小此危害,请联系工厂。
!WARNING
SAFETY HAZARD
Do not bypass electrical or mechanical interlocks.
Failure to follow this instruction will cause severe
equipment damage, serious injury or death.
!警告
注意安全
请勿绕开电气或机械连锁
否则会造成设备损坏甚至人身伤亡

- 11 -
2.2 控制接线-用户接线板(TCB 板)
2.2.1 TCB 板
TCB 板如下图 2.2.1 所示,它将主控板(MB 板)、CPU 板和用户的逻辑控制连接起来。它是 120VAC 的
控制板,有许多辅助继电器、内置延时电路和紧急旁路功能。它也控制网侧隔离接触器(进线接触器)和旁路
接触器,并可接外部连锁。(参见 2.2.2 段)。
2
3
4
5
6
7
8
9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1
2
3
4
5
6
7
1
2
3
4
5
6
7
1
8
9
10
11
12
TB4
Time Delay
NCC NO NCC NO
P.F.C. CAP
NCC NO NCC NO
2
3
4
5
6
7
1
8
9
10
11
12
TB3
Lock Out
NCC NO NCC NO
Fault
NCC NO NCC NO
2
3
4
5
6
7
8
9
10
TB2
2
3
4
5
6
7
1
8
9
10
11
TB1
CNO C ACNO NC NAC NC
1连接紧急旁路开关
继电器跟随紧急
旁路开关动作
控制电源输出
(120VAC 200VA)
常闭干接点输入
连接急停按钮
继电器在熔断器熔断或
隔离开关分闸时动作
继电器在起动
后延时动作
继电器可用于控制功率
补偿装置的隔离接触器
继电器在有任何
故障时动作
NCNC C CC NC NONO AC NCAC C
12
可选常闭连锁(出厂短接)
继电器在接收起
停命令时动作
停车
开关柜
辅助接点
启动
120 VAC
控制电源输入
N
N
NN
120 VAC电源输入
起停信号
熔断器熔断
双斜坡
旁路状态
TB6
TB7
TB8
NC
运行信号
(AUX3)
故障信号
(AUX1)
全速信号
(AUX4)
至TCB板
熔断器熔断或隔离开关分闸
常开干接点输入
全速信号(工厂接线)
常闭干接点输入
外部过载保护装置
常闭干接点输入
旁路接触器线圈
分合闸控制
网侧接触器线圈
分合闸控制
红色LED
红色LED
故障
熔断器
绿色LED
延时起动
绿色LED
功率补偿
延时输出
绿色LED
起动延时反馈
7 6 5 4 3 2 1
PFC
7 6 5 4 3 2 1
AUX
7 6 5 4 3 2 1
START
DLY-C
AUX-C
PFC-C
跳线
F1
F2
F3
JP1
拔下JP1,紧急旁路
起动时软起动器CPU
工作,可提供电动机
的保护。
SW1
ON OFF
双斜坡
F1 –TB1 1-9 的控制回路使用
ACG 1A 250AC或定制
F2 –接触器和继电器输出使用
ACG4A 250AC或定制
F3 –TB2 6, 7使用 (120VAC输出)
ACG 4A 250AC或定制
用户可选择2线或3
线控制方式
(不可同时使用)
SW3
SW4
SW5
7 6 5 4 3 2 1
ON
64 32 16 8 4 21
例:开关1、2、3置于ON
则延时为1+2+4=7
位号
值
X1
X3
X5
电源
电源
绿色LED
紧急旁路
绿色LED
绿色LED
绿色LED
旁路合闸反馈
全速
2
1
NEUT.
LINE
PERM
PFC
3
TB5 N
120 VAC电源
L
周波 秒
图2.2.1

- 12 -
2.2.2 接线端子
TB1 启停控制
序号
说明
1
AC
120VAC 控制电源(火线)
2
3
NC
C
连锁停车接点 –用户可接入常闭点做连锁(出厂短接)
4
5
NC
C
连锁停车接点 –用户可接入常闭点做连锁(出厂短接)
6
7
8
NC
C
NO
启停控制接点
采用三线短信号控制,6、7接常闭的停车信号,7、8接常开的启动信号
采用两线长信号控制,6、8接常开的启停信号
9
AC
120VAC 控制电源(零线)
10
11
12
C
NO
NC
软起动器运行反馈
C:公共点;NO:常开点;NC:常闭点
在接收启停命令时改变状态
TB2 紧急旁路控制
序号
说明
1
2
NO
C
当此常开点闭合后,软起动器强制闭合旁路接触器,可全压直接起动
3
4
5
C
NO
C
紧急旁路反馈信号。当 TB2-1、2闭合后改变状态
6
7
NO
NC
120VAC 控制电源输出,容量 200VA
8
–
未使用
9
10
N
NC
常闭急停信号输入,接点打开后软起动器紧急停车
TB3 故障反馈
序号
说明
1
2
3
C
NO
NC
公共点
常开点
常闭点
熔断器熔断或隔离开关分闸反馈
4
5
6
C
NO
NC
公共点
常开点
常闭点
熔断器熔断或隔离开关分闸反馈
7
8
9
C
NO
NC
公共点
常开点
常闭点
所有故障跳闸反馈
10
11
12
C
NO
NC
公共点
常开点
常闭点
所有故障跳闸反馈

- 13 -
TB4 运行及旁路反馈
序号
说明
1
2
3
C
NO
NC
公共点
常开点
常闭点
起动反馈,可设置延时
4
5
6
C
NO
NC
公共点
常开点
常闭点
起动反馈,可设置延时
7
8
9
C
NO
NC
公共点
常开点
常闭点
旁路反馈,可设置延时,可用于控制功率补偿隔离接触器
10
11
12
C
NO
NC
公共点
常开点
常闭点
旁路反馈,可设置延时,可用于控制功率补偿隔离接触器
TB5 多台软起动器功率补偿控制
序号
说明
1
L
对于同一母线下多个软起动器的情况,可以通过连接 TB5,使得软起动器起动时功率补偿隔离
接触器不合闸,对于已经合闸的则没有影响。多个软起动器中的首台需要把 120VAC 电源接到
TB5 的1、2上。
2
PFC
3
N
例:功率补偿自动控制
PFC 延时
PFC 投入
A投入 PFC
起动
全速
全速
起动
A设备 PFC 保持投入
PFC 禁止
PFC 延时
PFC 投入
PFC 试图投入
设备 A PFC
设备 B
设备 B PFC
设备 C
设备 C PFC

- 14 -
TB6 MB、CPU 板控制输入
序号
说明
1
2
L
N
120VAC 控制电源输出(为 MB、CPU 板供电)
3
4
–
启动信号输出
5
6
–
熔断器熔断信号输出
7
8
–
双斜坡信号输出
9
10
–
旁路状态信号输出
TB7 MB、CPU 板控制输入
序号
说明
1
2
MB 板至 TCB 板的运行接点(Aux3)(用于软停时维持网侧接触器吸合)
3
4
MB 板至 TCB 板的故障输出接点(Aux1)
5
6
MB 板至 TCB 板的旁路输出接点,控制旁路接触器吸合
7
未使用
TB8 控制输入输出
序号
说明
1
2
熔断器熔断和/或隔离开关分闸信号输入(常闭干接点)
3
4
外部过载保护输入(常闭干接点)(用于紧急旁路下的保护)
5
6
旁路接触器合闸反馈输入(常闭干接点)
7
8
旁路接触器分合闸控制(工厂连接)
9
10
网侧接触器分合闸控制(工厂连接)

- 15 -
2.2.3 跳线功能及选择
跳线功能及选择
跳线名称
延时
功能
DLY-C
X1
秒/周波
起动延时(出厂默认:秒)
选择起动延时(收到启动命令至电动机转动)是按秒或周波(1/50 秒)
AUX-C
X3
秒/周波
起动反馈延时(出厂默认:秒)
选择起动反馈延时(收到启动命令至起动反馈继电器动作)是按秒或周波(1/50 秒)
PFC-C
X5
秒/周波
功率补偿延时(出厂默认:秒)
旁路接触器合闸至功率补偿接触器合闸延时,按秒或周波(1/50 秒)
JP1
无
电动机保护跳线
插上跳线,紧急旁路状态下 CPU 不工作,注意此时必须有外部的过载保护
拔下跳线,紧急旁路状态下 CPU 的保护将继续有效
拨码开关
名称
功能
SW1
ON:双斜坡有效
OFF:双斜坡无效
SW2
未使用
SW3
起动延时
SW3、SW4、SW5 是7位拨码开关,
以二进制形式设置跳线 X1、X3、X5
(见上表)的延时。设置范围是
0-127(1+2+4+8+16+32+64)。以设置
“7”为例(1+2+4)
SW4
起动反馈延时
SW5
功率补偿延时
2.2.5 LED 指示灯说明
LED 指示灯
功能
位号
颜色
说明
熔断器熔断/隔离开关分闸
D4
红
当熔断器熔断或隔离开关分闸时点亮
故障
D16
红
当有任一故障跳闸时点亮
起动
D7
黄
收到启动命令后点亮
功率补偿延时输出
D17
黄
功率补偿接触器合闸信号发出后点亮
起动反馈延时输出
D15
黄
起动反馈延时输出时点亮
+24V
D28
绿
+24V 控制电源正常则点亮

- 16 -
2.3 电路板
2.3.1 RTD 板(选项)
12 13 24 25 36 37 48
TB1 TB2 TB3 TB4
RTD1 RTD2 RTD3 RTD4 RTD5 RTD6 RTD7 RTD8 RTD9 RTD10 RTD11 RTD12
1
信号
电源
补偿
屏蔽层
RTD典型接线
U5
U10
U11
R49
R35
U1
U12
U7
U8
U13
U4
U9
R9
C4 C6+
C9
C7
U2
R15
C17
P1
R6
R10
C10
C11
C31
R2
Q1
Q3
R16
C18
C33 C32
C1
R7
R11
R17
C12
C19
U3
R3 C2
C13
R2
Q3
Q4 X1
C8+
C3
U6
C39
L1
C45
C38
C44
L2
C43
C37
C36
C42
图2.3.1 RTD 选项板
2.3.2 RS485/RS422 通讯板
注意:此电路板位于键盘操作界面的背面
16
TB1 TB2 J1
(RS485)
X1
(RS422)
X2 X3
16
X4
17
RS485
用户接线
A+ A- 接线 屏蔽层
RS422
仅限工厂连接
A+ A- B+ B- Shield
RCV XMIT
通讯网络最末一台设备需插上
X1
跳线,以接
入终端电阻。其它设备均应拔下
X1
跳线。
J4
接至键盘操作界面
不需
图2.3.2 通讯板
Table of contents
Other motortronics Controllers manuals

motortronics
motortronics Msmart MVC4 User manual

motortronics
motortronics VCM series User manual

motortronics
motortronics Msmart User manual

motortronics
motortronics XLS Series User manual

motortronics
motortronics VMX-agility User manual

motortronics
motortronics VMX Series Operator's manual

motortronics
motortronics MWH Series Installation and operation manual

motortronics
motortronics VMX-synergy series User manual

motortronics
motortronics VMX-Synergy Plus VMX-SGY-I-17 User manual

motortronics
motortronics VMX2-18-BP User manu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