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ica DM2000 User manual

Leica
DM2000
Leica
DM2500
Leica
DM3000
操作手册

2005
五月由:
Leica
微系统
wetzlar
有限公司
ErnstLeitzStraβe
D35578Wetzlar
(德国)
出版发行。
编撰负责人:
JasnaRöthPeterSchmitt
博士
(临床显微镜检查、产品管理)
HolgerGrasse
(MPG
§
30
安全员
)
如有疑问,请致热线: 电话:
+49
(
0
)
6441292286
传真:
+49
(
0
)
6441292255
电子邮件:
MQMHotline@_leicamicrosystems.
com

Leica
DM2000
Leica
DM2500
Leica
DM3000
操作手册

版权
版权
此文献的所有权利归
leica
微系统
wetzlar
有限公司
所有。 在未经
Leica
微系统
Wetzlar
有限公司明确的书
面允许情况下,不允许通过打印
,
影印
,
显微胶片或其
他方法(包括电子系统
)
对正文或插图进行拷贝。
在以下文献中的说明体现了最新的技术和学科标
准。我们尽可能精确地编撰了正文和插图。尽管如
此, 我们对手册内容的准确性不负任何种类的责任。
但是,我们仍然感激有关此文献中潜在错误的评论
和建议。
此手册中的信息可能会随时并且在没有通知的情况下
有所修改
。

目录
目录
1.
有关手册的重要注解
........................... ......
6
2
.
显微镜的目标用途
....................................
7
3
.
安全备忘录
............................................
8
3.1
一般安全备忘录
..............................................8
3.2
用电安全
........................................................8
4.
仪器概观
................................................10
5.
启封显微镜
...........................................18
6.
组装显微镜
.................................................20
6.1
载物台
............................................................20
6.2
聚光器
........................................................22
6.3
镜筒和目镜
....................................................23
6.4
物镜
................................................................23
6.5
光源
透射光轴
....................................................24
6.6
用于荧光的组件
操作
............................................... 26
6.6.1
荧光发光器
...........................................26
6.6.2106z
灯室
..........................................26
6.6.3
组装
荧光旋转台转盘
.....
..................
....
29
6.7
分析器和偏光器
................................................30
6.8
λ平台补偿器
................................................31
6.9DIC
棱镜
..........................................................31
6.10
可选附件
........................................................31
6.11
供给电源连接
.................................................33
7
.
启动
....................................................................34
7.1
开启显微镜
......................................................34
7.2
Köhler
照明
....................................................34
7.3
检查位相衬光圈
................................................36
7.4
聚光器棱镜调节
................................................37
7.5
调节光源
...........................................................38
8
.
操作
.........................................................43
8.1
开启
................................................................43
8.2
载物台和物体易位
............................................43
8.3
聚焦
............................................................... 44
8.4
镜筒
...................................................................46
8.5
目镜
............................................................47
8.6
物镜
.................................................................48
8.7LeicaDM3000
功能键
...................................49
8.8
光源
...............................................................52
8.9
孔径光圈
........................................................53
8.10
视野光圈
.......................................................54
9
.
相衬法
...................................................55
9.1
透射光
.........................................................55
9.1.1
明视野
..................................................56
9.1.2
位相衬度
...........................................57
9.1.3
暗视场
...............................................57
9.1.4
倾斜照明
.................................................58
9.1.5
偏光
........................................................58
9.1.6
差别
干涉相
衬
..
......................................................59
9.2
荧光
...............................................................61
10.
显微镜度量
..........................................66
10.1
线性测量
......................................................62
10.2
厚度测量
........................................................63
10.3
痛风
/
假行痛风的区别
.................................64
11.
故障检修
.........................................................66
12.
显微镜护理
.........................................................70
12.1
防尘罩
..............................................................70
12.2
清洁
..................................................................70
12.3
酸碱操持
........................................................71
12.4
更换保险丝
.......................................................71
13.
主要的损耗和备件
.............................................72
14.
加载组件
.............................................................73
14.1
安装过滤器盒
(
透射光
)......................................................73
14.2
装备聚光器盘
.................................................73
15
索引
......................................................................76
16.EU
合格声明
....................................................78
5

⒈有关手册的重要注解
⒈有关手册的重要注解
注意
!
此操作手册是显微镜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在
显微镜组装好,开始操作或者使用以前必须仔
细地阅读。
此操作手册包含了有关显微镜及其附件操作安全和
维护方面的重要说明和信息。因此,该手册必须保
存好并妥善保管。
正文中的符号,象形图和它们的寓意 :
(1.2)
括号中的数字,比如
"
(
1.2
)
"
与插图相对应(
在该
例子,对应于图1、条款2)。
®
p.
带有指示箭头的数字(例如
®
p
.
20
),表示在此手册的某一页。
!
注意
!
手册中的特别安全说明用如这里所显示的三
角形符号表示,且有灰色背景。
注意
!
操作不正确可能损坏显微镜及其附件。
解释性说明
。
*
并非为全部配置的条款
。
6

⒉
显微镜的目标用途
⒉显微镜的目标用途
此用户手册适用于被设计用于生物学常规和研究应
用的
LeicaDM2000
、
DM2500
和
DM3000
显微镜。
其
中包括对从人体取下的样本进行检查以便提供有关
生理或病理状态或先天异常的信息,或测定潜在受
体的安全性和兼容性,或监控治疗方法。
上述提到的所有显微镜遵照关于活体外诊断的委
员会指示
98/79/EEC
。它们同时也符合用于工业环
境的有关电子仪器的委员会指令
73
/
23
/
EEC
和
有关电磁兼容性的委员会指令
89/336/EEC
。
注意
!
厂家对由于使用显微镜用于它们的目标用途以
外的其他用途或者没有在
Leica
微系统
Wetzlar
有限公司
GmbH
的技术规范下使用它们而造成
的损坏不负任何责任。
在上述情况出现时,合格声明将不再有效。
注意
!
这 些
(IVD)
仪器不适合用于由
DIN
VDE0100710
定义的病人情况。它也不适合用
于根据
EN 606011
与医疗器械联使用合
.
如果
根据
EN 606011
,显微镜与医疗器械相连电,
EN6060111
中的要求应该满足。
7

⒊
安全备忘录
⒊安全备忘录
3.1
一般性安全备忘录
安全级别为
1
的仪器
根据
EN610102101:2002
,
EN610101:2001,
IEC10101:2001
电学量器、调节装置和实验装置的安全规则
进行设
计和校对
注意
!
为了保持此状态并且确保安全操作,用户须遵
守此操作手册的指导和警告。
3.2
用电安全 总体说明
显微镜
仅限室内使用。
电源电压:
频率:
输入功率:
DM200
0
DM2500
DM3000
保险丝:
周围温度:
相对湿度:
过电压种类:
污染级别:
90250V~
5060Hz
最大值:
40W(90V
A
)
最
大值:
160W(220V
A
)
最
大值:
48W(110V
A
)F
3,15
A250V
1535
°
C
最大值:
80%to30
°
C
II
2
注意
!
注意
!
在此操作手册描述的仪器和附件都已经通过安
全和潜在危险测试。
无论何时当仪器被改变、修正或与在此手册范
围之外的非
Leica
组件相连接时,必须咨询负责
的
Leica
分支机构或在德国
Wetzlar
的总厂。
未经批准的对仪器的变更或非顺从使用,将使
全部有关保证声明的权利作废
!
电源插头只能插入到有接地触头的插座。
不要由于使用没有接地线的延长电线而妨碍接
地功能。
仪器内部或外部任何接地线的断开,
或接地线接头脱扣,
都可能导致仪器出现危
险。
不许故意断开接地线
!
8

⒊
安全备忘录
注意
!
注意
!
通过把它们自身的和
/
或额外的供给电源连接到
接地连接附属设备(在基座的背后的接地螺
丝),仪器会具有相同的接地线功效。要进行没
有接地接头的连接,必须事先向
Leica
服务部门
咨询。
保护显微镜避免过大的温度波动。
大的温度波
动可能导致冷凝物的积聚,
这可能损坏电子和
光学部件。
周围温度:
15
-
35
℃
。
注意
!
除这里所列的类型和额定电流的保险丝外,决
不能使用其他任何保险丝作为替代物。不许使
用由小段连接成的保险丝或桥接保险丝夹持
器。保险丝使用不正确可能导致火灾。
注意
!
在更换保险丝或灯炮之前,要百分之百地确定
已经关掉主电源开关并且拔掉电力电缆。
注意
!
显微镜的电子附属部件是不防水的。
水可能导
致触电。
9

4.
仪器概观
4.仪器概观
规格
LeicaDM2000 LeicaDM2500
对照方法
•
透射光:明视野、暗视场、位相衬度、偏光、差别干涉相衬
• 入射光:荧光
透射光轴
综合卤素照明
人工调节:
• 光线强度
• 孔径光圈
• 视野光圈
灯室
人工调节:
• 光线强度
• 孔径光圈
• 视野光圈
入射光轴
入射的光荧光发光器,用于符合目镜视野值
22
带有:
• 具有5个过滤器的旋转台转盘
• 可中心定位的光圈和视野光圈
• 用于外部光线抑制的挡光装置
•
N4
中性密度滤光片和快门
,
可切换
镜筒
选择性地带有:
• 固定或可变观察角
• 多达3个的切换位置
• 一个或两个照相端口
• 带有高度可调节的视平线和照相端口的
Ergotube
放大倍数变换器
(可选择)
•
手动
• 放大倍数节距:
1x
;
1.5x
;
2x
物镜旋转台
•
手动
• 用于带有
M25
螺丝的物镜的6个位置或7个位置
•
物镜棱镜滑座
X
/Y
载物
台
•
带有聚光器座
• 同轴小齿轮
,
可选:望远镜载物台控制器
• 在左侧或右侧可安装的控制器
10

4.
仪器概观
规格
聚光器
LeicaDM2000 LeicaDM2500
•
聚光器
CL
/
PH0.90
/
1.25
, 油,带有彩色编码
(所带物镜
<10x
的
DM2500
需要扩散器滑动器)
•聚光器
CLP
/
PH0.85
用于偏光
(
所带物镜
<10x
的
DM2500
需要扩散器滑动器)
•聚光器
achr.apl.
A 0.9(P)
带有彩色编码和可旋转的聚光器头部
•
UCL0.90
/
1.25
油性通用聚光器(
UCLP0.85
用于带有
5
位光圈转
盘的偏光)
(所带物镜
<10x
的
DM2500
需要附加
(
适配
)
透镜)
(扩散器)
•
UCL
/
Ppol,
带有可互换聚光器头部的通用聚光器和带有6个位置的
聚光器转盘
聚焦
• 用于粗略和精确调焦的聚焦操纵轮
• 高度调节
• 快速切换(可选择)
• 聚焦制动和转矩调节
11

4.
仪器概观
规格
对照方法
LeicaDM3000
•
透射光:明视野、暗视场、位相衬度、偏光、差别干涉相衬
• 入射光:荧光
透射光轴
内置卤素照明
人工调节:
• 孔径光圈
• 视野光圈
• 随着对象改变的光线强度的自动调节
入射光轴
入射的光荧光发光器,用于符合目镜视野值
22
带有:
• 具有5个过滤器的旋转台转盘
• 可中心定位的光圈和视野光圈
• 用于外部光线抑制的挡光装置
•
N4
中性密度滤光片和快门
,
可切换
镜筒
选择性地带有:
• 固定或可变观察角
• 多达3个的切换位置
• 一个或两个照相端口
• 带有高度可调节的视平线和照相端口的
Ergotube
放大倍数变换器
(可选择)
• 手动
• 放大倍数节距:
1x
;
1.5x
;
2x
物镜旋转台
•机动化的
借助于功能键或
(
选择性地)借助于脚踏开
关进行物镜选择
•用于带有
M25
螺丝的物镜的6个位置
•物镜棱镜滑座
X
/Y
载物
台
•
带有聚光器座
•同轴小齿轮
,
可选:望远镜载物台控制器
•在左侧或右侧可安装的控制器
12

4.
仪器概观
规格
聚光器
LeicaDM3000
• 聚光器
CL
/
PH0.90
/
1.25
油,带有彩色编码
• 聚光器
CLP
/
PH0.85
用于偏光
• 聚光器
achr.apl
。
A0.9(P)
带有可旋转聚光器头部
•
UCL
/
Ppol,
带有可互换聚光器头部的通用聚光器和带有6个位置
的聚光器转盘。
•机动化聚光器
achr.apl.A0.9(p)
,自动
物镜更换时,聚光器头部自动旋转
聚焦
• 用于粗略和精确调焦的聚焦操纵轮
• 高度调节
• 快速切换(可选择)
• 聚焦制动和转矩调节
界面
USB2
软件
适合于
WindowsTM2000,XP
的
leica
应用套装(
LAS
)
用于
物镜和功能键配置的测试
13

4.
仪器概观
7
6
5
4
1 2
3
图
.1a
LeicaDM2000
基座左侧面
1
粗略调焦和精确调焦
2聚光器高度调节
3亮度控制
4视野光圈
5孔径光圈
6聚光器
7分析器长眼
14

4.
仪器概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图
.1b
LeicaDM2000
基座的右侧面
1
目镜
2目镜筒
3镜筒
4用于物镜棱镜滑座的长眼
5带有物镜的物镜旋转台
6带有样品夹的样品载物台
7内置照明
8
“开/关”开关
9聚光器高度调节
10
粗略调焦和精确调焦
11
用于X/
y
载物台运动的同轴小齿轮
15

4.
仪器概观
17
16
15
18
14
13
12
11
10
9
8
1 2 3 4 5 6 7
图
.2
LeicaDM2500
基座的左侧面
1
灯室
2
粗略调焦和精确调焦
3
亮度控制
4
聚光器高度调节
5
视野光圈调节
6
“开/关”开关
7
视野光圈
8
用于X/
Y
载物台运动的同轴小齿轮
9
孔径光圈
10
聚光器转盘
11
聚光器
12
带有样品夹的样品载物台
13
带有物镜的物镜旋转台
14
物镜棱镜滑座
15
镜筒
16
目镜筒
17
目镜
18
分析器
16

4.
仪器概观
1
2
3
4
5
6
13
8
12 7 9 10 11
图
.3
LeicaDM3000
基座的右侧面
1
目镜
2目镜筒
3镜筒
4用于物镜棱镜滑动器的长眼
5带有物镜的物镜旋转台
6带有样品夹的样品载物台
7内置照明
8 “开/关”开关(基座的背部)
9聚光器高度调节
10
粗略调焦和精确调焦
11
用于X/
Y
载物台运动的同轴小齿轮
12
带有物镜转换键和切换键前控制面板
13
用于在两个物镜放大倍数之间转换或用于切换放大倍数
(
大
的/较小
)
的侧功能键
基座
analog
的左侧
有关其他的控制器,见图
.1bLeicaDM2000
17

⒌启封显微镜
⒌启封显微镜
首先,小心的从运输和包装物中取出所有组件。
注意:
尽一切可能避免触及物镜的透镜表面。如果玻璃杯
表面有了手印,用软革或亚麻布清除它们。即使是
一点手汗也会在很短时间内损坏表面。 参见章节 “显
微镜护理”
®
p
.
70
,以获得补充说明。
注意
!
在此时还不能把显微镜和外部设备连接到供给
电源上
!
安装位置
使用显微镜的工作应在无尘的房间内进行, 且该房间
无油蒸汽及其他化学制剂蒸汽,
另外不处于极端的湿
度。
在工作地点,应该避免大的温度变化、阳光
直接和振动。
以上情况出现可能导致度量不准和显微
图像失真。
允许的周围条件
温度:
1535
℃
相对湿度:
30
℃
以下最大值为
80%
在温暖的和温湿的气候带的显微镜需要额外的照料
以免真菌的滋生。
见章节“显微镜护理”
®
p.
70
,以获得补充说明。
注意
!
电器部件必须放置在距离墙壁至少
10
厘米远的
地方且远离可燃物质。
18

⒌启封显微镜
搬运
载运或搬运显微镜及其附件时, 应该使用其原包装。
作为预防由于振动而导致损坏的措施,以下组件应
该进行拆卸并分别地包装:
• 拆卸下物镜。
• 取下聚光器。
• 取下同轴小齿轮。
• 取下灯室。
• 卸下
106z
灯室的灯头。
• 取下所有移动或松动部件。
19

⒍组装显微镜
⒍组装显微镜
显微镜组件是按以下次序逻辑地组装的:
6.1
载物台
• 载物台
!
注意:
• 聚光器
• 荧光
*
• 中间系统
*
• 镜筒
• 目镜
• 物镜
• 带有光源的灯室
• 偏光
*
在安装好载物台之前,一定不要安装任何物镜
!
样品夹
• 把样品夹放置到载物台上并用两个螺丝钉
(
4.1
)把它拴紧。
只需要一个通常使用的螺丝刀就可以完成组装,且
所递送物中包含有这种螺丝刀。
此螺丝刀保存在载物台下侧右边的磁性固定器上。
当使用中间系统和光学附件时,此次序可能有所变
化
在这种情况下
,
阅读章节
"6.10
可选择附件
"
•
®
p.
31
。
同轴小齿轮
注意:
同轴小齿轮可以固定在左侧也可固定在右侧
图
.4
带有样品夹的样品载物台
1
样品夹锁紧螺丝
1
20
Other manuals for DM2000
1
This manual suits for next models
2
Table of contents
Languages:
Other Leica Microscope manuals

Leica
Leica Stellaris 5 User manual

Leica
Leica MS5 User manual

Leica
Leica MacroFluo User manual

Leica
Leica DM1000 LED User manual

Leica
Leica DVM6 User manual

Leica
Leica MATEO TL User manual

Leica
Leica DMI Series User manual

Leica
Leica TCS SP5 X User manual

Leica
Leica M500 N User manual

Leica
Leica M500 OH3 User manual